王剛 武圣羊雜割的創始人
發布時間:2015-05-27
異軍突起的京城神秘羊湯第一人
2009年,武圣羊雜割的創始人王剛,帶著5萬元開始了他的又一次創業之旅,一家只有6張桌子的街邊小店武圣羊雜割在武圣路開門營業。在當時,可能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就是這么一家不起眼的街邊小鋪經過5年的發展,光在北京區域就發展到50家店面的規模,更令人稱贊的是每家單店面積都小于100平方米,僅有幾十個桌位的小店,一日最高翻臺率卻可高達21次之多,毛利為70%,凈利30%,所到飯點無不排隊,一年創造了近2億元的流水。而王剛自己也無疑成了異軍突起的京城神秘羊湯第一人。
三起三落 餐海沉浮
應該說,王剛天生就是個不安分的人。在多數人還沒有什么經商意識的時候,在東北老家他已經成為當地無人不知、無人不曉的生意人,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。90年代初,我就已經買了大哥大,在當時,那還算是個稀罕物。為人頗顯低調的王剛,即便談到自己人生的第一個輝煌期依然沒有顯露出絲毫的得意。對于他來說,所有的經歷都僅僅是一種嘗試的過程,無所謂好壞,都是人生的一種積累。不過好運并沒有一直伴隨在王剛身邊。2002年,王剛帶著自己所有的積蓄和滿滿的信心來到北京,初到北京,人生地不熟,最初其實還是有些慌亂的。不過很快他便將目光瞄準餐飲市場,他發現對于眾多草根創業者來說,餐飲業最大的吸引力在于門檻低,無論多小的餐廳都可以起步,而且具有極大的市場空間。
就這樣,王剛邁開了跨入餐飲業的第一步。當初真的是沒有任何經驗,結果找門面的時候吃了大虧。也沒有廚師資源,就到月壇勞務市場找,看哪個廚師年輕、老實就選哪個。如此這般,懵懵懂懂地就開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餐廳。店里前廳加后廚一共3個人,我自己負責采購、收銀、服務、幫廚,非常辛苦,也積累了很多經驗。后來,因為非典餐廳慘淡經營,最后不得不以關門收場。雖然失敗了,但王剛并沒有氣餒,他總結這次失敗的原因除了有非典這種不可抗的外界因素外,選址錯誤是最大的癥結所在。
半年之后,在石家莊,王剛開了第二家餐廳,這次的主打是燒烤。有了上次的經驗,第二家店在選址方面我就特別留意了,因為開業前就想好要做燒烤,所以這次特別選擇了石家莊的燒烤一條街。不過雖然位置不錯,但我們盤過來的店之前是整條街生意最蕭條的一家,幾乎沒有客戶積累。為了能讓餐廳迅速的火起來,每天晚上5點半,王剛都會準時出現在街邊,不停地勸說大家嘗試一下自己店里的燒烤,并一直持續到街邊幾乎沒有人為止。就是這種最原始的拉客營銷,再加上店內的燒烤的確有些獨家特色,3個月之后,王剛的燒烤店成了整條街生意最火爆的店鋪。當燒烤店慢慢步入正規之后,合伙人之間的矛盾再次導致王剛退出餐廳,另起爐灶。不過,也正是有了這次的經驗教訓,如今,在選擇合伙人方面,我會特別的留心。做事先做人,人品比能力更重要。
王剛的第三次嘗試在山西,雖然依然以失敗告終,但王剛依舊沒有氣餒,并從中總結失敗的教訓是:對投資風險估計不足,自我控制能力差。
重振旗鼓 鎖定羊湯
人生難免少不了幾個轉折點,但能夠從失敗中站起來才是最難能可貴的。三次開店失利后,王剛幾乎一無所有。這時,王剛拿出了異于常人的勇氣和魄力,重新回到北京,這次,他另辟蹊徑在武圣路附近做起了羊湯生意,并給餐廳起名武圣羊雜割。選擇羊湯作為餐廳的招牌,主要是覺得羊湯是京城餐飲市場的一個稀缺產品,當時北京根本沒有什么像樣的羊湯館子。可人們對羊湯的熱愛程度卻極其高漲。同時,王剛已經隱約感覺到今后的餐飲市場將是精細化分后的市場,做減法是餐飲的趨勢。所以,五年來武圣羊雜割只做羊雜割,因為人們喜歡簡單的東西,當說到我想喝羊湯他腦中第一想到的一定就是武圣羊雜割,這就是一個成功。為什么我們開店快,復制快呢?是因為我們產品標準化、管理標準化,在武圣羊雜割有自己清晰的標準化流程,比如一碗羊湯規定肉2兩,一碗羊雜規定雜是1兩4,在給顧客點完餐后都會上秤去稱,確保量上的統一,羊骨湯的熬制也嚴格規定是4小時,選用羊的哪部分棒骨也有相應規定,在經由中央廚房1:1配送給各個門店。統一配送,量上統一、產品口味上統一,也是我們為什么5年在北京地區能開50家店面的關鍵,因為產品單一后好規范、好管理,所以也便于復制。就這樣,王剛帶領下的武圣羊雜割成了典型的用單品打天下的餐飲企業。
在采訪的過程中,王剛一直反復強調,失敗的開店經歷在今天看來更像是一筆寶貴的經驗財富,沒有失敗,就不知道需要注意哪些問題;沒有失敗,就不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里。只有失敗過,才有切身之痛,也才有今日武圣羊雜割的清晰經營思路與準確品牌定位。王剛的經驗告訴我們:只有從失敗中吸取教訓,并站起來,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