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昌餐飲業興起“網絡私人訂制”
發布時間:2014-10-09
[摘要] 通過網絡定制快餐、蛋糕等,這種形式在南昌逐漸流行。然而此類店鋪多無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,其監管存在空白,消費者在購買其餐飲食品時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。
近段時間,隨著微博、微信等平臺對市民生活的滲入,“網絡私人訂制”餐飲逐漸在南昌流行起來。一些賣家將自家廚房作為“后廚”,以微博和微信為“門店”,制作并出售私房菜、蛋糕等,獨特的口味和貼心的服務讓“私人訂制”餐飲頗受青睞。
對此,業內人士提醒,此類店鋪多無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,其監管存在空白,消費者在購買其餐飲食品時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。
白領青睞“私人訂制”餐飲
南昌市民付小姐是一位國企白領,自從在微信朋友圈發現有私人廚房后,平日需要訂快餐、訂蛋糕時,她經常通過微信下單。
“通過網絡下單比較方便,而且一些私人廚房出品的家常菜味道真的很不錯。”付小姐告訴記者,口味獨特和服務貼心是她鐘情于私家廚房的兩大原因。“身邊的朋友會互相推薦靠譜的店,所以一般都不會挑錯。”
“微商機”吸引上班族兼職
今年5月開始,家住南昌市東湖區的熊謐星開始在朋友圈銷售媽媽做的私房菜。如今,她家的店在南昌白領圈內已小有名氣。每天,在工作之余,她都得忙著接單、安排送貨、接收客戶反饋等。
據熊謐星介紹,起初,因為媽媽做的辣椒醬和糖醋排骨十分好吃,在鄰居和朋友的建議下,她試著通過微信邀請朋友下單。“沒想到媽媽做的拿手菜特別受歡迎,通過朋友的轉發,一下子就火了。”熊謐星說,現在,她家的私人廚房每天的營業額在2000元左右。
在南昌一家國企上班的周小姐也是活躍于微信和微博的一位賣家。去年11月開始,瞅準“微商機”的她憑著自己的愛好,用朋友圈口口相傳的方式,推介獨家定制的蛋糕,并頗受市場認可。在周小姐看來,網絡私家店鋪投入小,基本沒有經營門檻,而買家看中“有圖有真相”,所以才來光顧。
專家提醒謹慎對待“私人訂制”
記者了解到,南昌多數“私人訂制”店鋪均無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,消費者在選擇賣家時主要基于口碑和信任。圍繞“私人訂制”餐飲這一主題,記者于10月8日采訪了有關專家。
江西中矗律師事務所律師劉良歡認為,雖然法律沒有明令禁止通過微博、微信銷售私人訂制餐飲行為,但是根據《食品安全法》有關規定,賣家不論是基于哪種形式的銷售活動,必須要依法取得與普通餐飲店同樣的資質證書后才能經營。劉良歡指出,一旦形成買賣關系,銷售者必須對售出的食品負責,與此同時,因為監管和維權不易,消費者在購買時必將承擔一定的風險。
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餐飲服務食品監管處負責人告訴記者,目前,在餐飲服務業態中,有關網絡“私人訂制”餐飲的界定尚不明確,相關監管也基本處于空白狀態。消費者一定要謹慎選擇私人廚房,如果發生食品安全事件,在風險和責任歸屬上,雙方很容易產生糾紛。
來源:餐飲吃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