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過“王菊”看餐飲,差異最大化,才能讓自己最大化地被需要
發布時間:2018-06-19
前一陣火爆的“王菊”,在《創造101》節目中與評委馬東有段對話,值得餐飲老板們思考一下。
節目當中,王菊問評委馬東,為什么實力比不上美貌?
馬東風趣地說:“我看到坐在左邊的趙又廷,我也有這種疑問!
馬東接著說,“最大的原因還是在于自身不夠突出,讓自己的差異最大化,才能讓自己最大化的被需要!
那么餐飲業如何做到最大差異化呢?
專注產品本身,是最大的差異化
許多餐飲老板都認識到“差異化”這一點,知道了要有自己的特色。但過分差異化、盲目跟風,會造成本末倒置。針對這一問題,熊貓先生給出兩點建議:
一是深入了解自己,找到自己最擅長的,能為用戶帶來價值的東西。
二是針對自己的產品,在用戶所處的時間、地點、身邊人物環境中,思考如何能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。
①把產品做到極致
大師兄肉夾饃陜西面館創始人鄭如師說:“現在的快餐是一個標準化大行其道的行業,言快餐必標準化,而“大師兄”則反其道而行之。追求的是“體驗”,用特色餐的品質標準,來做剛需市場!
大師兄的每一個饃都是現烤的,每一碗面從和面、醒面、揉面、切面都是現場做的。雖然生產速度不如一些快餐店,但每個產品保質保量做好,也深受消費者喜愛,常常在店里就排起了購買肉夾饃的長隊。
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說:“好產品就是把消費者平常經常接觸到的、過去經常消費的東西做到極致,這樣的產品就是好產品。”
一屜精選前夾肉餡料捏制而成的雞汁湯包,二三獨具地方特色的三河米餃,再佐以一杯傳統石磨工藝的原味豆漿,讓很多人癡迷于如此搭配的健康餐點。菜品看似大眾化,差異不明顯,殊不知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,就是大師。
大眾喜歡的產品,是經過歷史淘汰出來的,是不能瞎改的,能還原就是最大的創新。
②產品背后的意義
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,感受他們到底需要什么?餐飲不僅是吃喝,其背后還需具備某種價值主張。
“伏牛堂”牛肉粉對于產品曾打出“追求正宗,拒絕好吃”的口號。這在常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,也正是因為這種“霸蠻”精神,才吸引了一大批鐵粉。
“伏牛堂”創始人的張天一說:“產品背后還要有更深層的意義;诋a品背后的價值主張,對特定的客群是有感召力的。能給顧客一種不一樣的感覺,對品牌來說非常重要。”
巴奴創始人杜中兵說:“好產品,第一應該是有情懷、有歷史、有故事,或者是未來能創造認同感的產品。但是,我說的這個情懷不是老板的情懷,而是消費者的情懷!
消費者的情懷,站在顧客角度考慮問題,把得意的產品用受眾習慣的方式展現。
具備匠心的產品,自帶傳播屬性
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開始發展線上,還有好多只做線上外賣的餐企,他們都意欲從互聯網中尋找新出路。比如黃太吉、叫個鴨子、焦耳快餐等,借助互聯網營銷手段為餐廳引來流量的同時,又不約而同地開始回歸產品本身。
用匠心精神來雕琢產品,賦予產品會說話的屬性,觸發用戶免費為品牌傳播。 專注產品本身,挖掘產品獨特賣點,將發展戰略拉回到產品本身,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產品的追求上,才是餐廳發展新客戶與留住老客戶的根本。
叫個鴨子創始人曲博提出:“如果產品具備‘自傳播’的屬性,那么不花一分錢也能夠有非常好的效果。而這些細節都是能夠讓消費者‘秀’出來的點,能自發地為品牌做傳播!
“叫個鴨子”團隊深耕于產品研發,研發了烹飪鴨子的新口味,酸辣口味。預計酸辣口味的產品會在今年夏季上線。
牛爸爸創始人王聰源說:“產品是餐廳的核心競爭力,以產品為王,加上互聯網快速傳播,這樣的餐廳就不用為生意發愁!
任何一家餐企都希望能做大、做強,但這似乎違背匠心精神,看似重發展和匠心是矛盾沖突,其實用匠心精神來完成標準化是餐企走向規;⑦B鎖化的必經之路。
美食大咖董克平說過:“我從來不反對標準化產品,它和美味不是天敵。標準化的本質是科學介入,因此和好吃并不矛盾。”
小結
專注產品,回歸匠心才能使差異最大化,這與餐企的發展并不發生沖突。餐企發展方式是加強運營管理、策劃營銷方案等。
加強運營管理是為了保證產品品質如一,策劃營銷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匠心的產品,這也都是為了餐企擴大發展,實現規;谋匾绞。
來源:紅餐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