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成都,再品柴火雞(一)
發布時間:2015-04-02
不知何時起,柴火雞名噪一時,去年初各地炊煙四起。記者趕赴成都考察,我們探訪了位于黃田壩的“鄉村柴灶柴火雞”,與全國的同行朋友再次親身感受了火爆的場景,并再一次與侯總分享了創業的心路歷程。
成都周邊地區的農家樂幾乎都已被炊煙裊裊的柴火雞取代,大大小小粗略統計已有上千家,且一年來熱度不減,目前已有向重慶“擴散”的苗頭。位于黃田壩的“鄉村柴灶”是城西最火爆的一家柴火雞。
鄉村柴灶今年初開業時,這個地方還是一片荒涼,而今周邊已擠擠挨挨開了五六家“柴火雞”,而最老的這家仍然是生意最火的,“客人怎么都搶不去”,老總侯萬全十分得意:“我炒的雞要用老料,老料每個月炒兩次,炒一次就能賣50萬!”在如今的餐飲形勢下月賺入100萬?看上去這么簡陋的一家“山野小館”,真是要驚掉許多市區大店的眼珠子!
模式優勢:
1、人工少:約1800平米的面積,只需33個員工,其中有技術含量的炒菜崗位只需7-8個。
2、用料省:鄉村柴灶打的就是“土菜”招牌,高檔調料如雞汁、雞精等用得很少,既迎合了客人口味,又大大節省了成本。
3、形式新:客人可以擼袖子親自上陣體驗一下大廚的威風勁兒,這種側重互動的營銷模式在成都客人眼中還比較新鮮。
4、投資少、回報快:投入60萬,兩個月內收回成本,“還外賺一臺面包車”。
5、易量化、口味統一:只要提前調好醬料,即便換人操作味道也不會有多大區別。
水桶盛裝生菜油:就是要讓客人看得見聞得到
不管哪眼炒灶周邊有人落座,炒菜師傅都會第一時間拎上一只大桶,先往鍋臺上一“墩”,再去忙活別的。這桶絕對原生態的生菜籽油,是店家從定點的榨油廠購進的,敞口大桶讓客人能看得見顏色、聞得著香氣,放心食用,另一個附加效果就是經常會有客人要求從店中“采買”菜籽油——自己從市區的市場上很難找到這么純正的。
“每個炒雞的都有自己的粉絲!”
“先點殺雞,再點殺人!”這是很多客人對鄉村柴灶的調侃,也證明侯總廚的營銷策略卓有成效:“我們每個炒雞的都有自己的粉絲。”侯萬全鼓勵師傅們各自維護好自己的客戶。這跟理發店的營銷方式很像——客人進門就點自己的“御用”理發師,或者是“阿強”,或者是“阿亮”,見到他們,客人會油然生出親近感和認同感。
為什么會鼓勵師傅們各自為政?剛開業不久,來了一桌客人,侯萬全見別的師傅都在忙,就想親自上陣炒雞,結果客人不愿意:“我要某某來炒!”他想點的那位師傅正在其他灶臺炒菜,可這位客人跟上去寸步不離,師傅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,一等到他在別處忙完,就拖到自己的臺子前。其實這位師傅的手藝不見得是店里最好的,就因為吃慣了、人也熟了,來這兒吃飯更像是走親戚串門的感覺。受到這一啟發,吃了“閉門羹”的侯總訂下這個規矩:各人的客戶各人維護,點誰的客戶多,誰就拿錢多。客人來吃炒雞,基本都得預定,5點到6點是預定時間,一般5點50就開始炒了,每位炒雞師傅可以同時看五六張臺,一晚上平均下來,被“翻牌子”比較多的師傅能炒十臺左右。如何激勵師傅們多“攢”粉絲?侯萬全用不同區間的獎金來刺激,比如基本工資為3000元,表現一般的師傅獎金就在100-400元這個區間,表現較好的師傅就在400-800元這個區間。
來源:餐飲資訊